
水墨动画《牧笛》,一个小牧童的牛跑了,然后他吹着悠扬笛子,让万物陶醉... 小牧童吹的那个调子是什么?
这部动画片的音乐 这只曲子是有音乐家吴应炬作曲的
你可以到这个网站上看看 有下载地址 以及乐谱
;ID=173079
..............................
水墨动画
1960年中国诞生了两种新的美术片形式:折纸片和水墨动画片。
水墨动画片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那种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水墨动画片是中国艺术家创造的动画艺术新品种。它以中国水墨画技法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表现手段,运用动画拍摄的特殊处理技术把水墨画形象和构图逐一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映形成浓淡虚实活动的水墨画影象的动画片。
水墨动画片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60年代初试制成功的片种。一般动画人物的造型,都是采用“单线平涂”,而水墨动画片却具有中国民族绘画的优良传统即水墨画的特点。人物造型既没有边缘线,又不是平涂,而能从影片上表现出毛笔画在宣纸上的效果。水墨动画片为中国电影艺术实现民族化、群众化,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1960年1月31日,陈毅副总理参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美术电影展览会”时,对美术电影工作人员说:“你们能把齐白石的画动起来就更好了。”同年2月(1960年3月),上海美影厂成立了由阿达负责人物和背景设计、吕晋负责绘制动画、段孝萱负责拍摄和洗印技术的试验小组,经近三个月的时间(1960年3月至1960年6月),使《水墨动画片断》试验获得成功。1961年7月,美影摄制成功了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宣告了中国水墨动画片首创成功,该制作技术获得了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中中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从1961年到1995年(34年),上海美影厂共摄制水墨动画片4部(1.小蝌蚪找妈妈1961年7月2.牧笛1963年12月3. 鹿铃1982年12月4. 山水情1988年10月)(水墨动画从一开始在中国动画领域就不是商业片)。每一部都有其特色,都有创新,都有所前进。
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其中的小动物造型取自齐白石笔下。 与一般的动画片不同,水墨动画没有轮廓线,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浑然天成,一个个场景就是一幅幅出色的水墨画。角色的动作和表情优美灵动,泼墨山水的背景豪放壮丽,柔和的笔调充满诗意。它体现了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意境深远。由于要分层渲染着色,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一部短片所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是惊人的。美影厂对水墨片投入巨大,制作班底也是异常雄厚,除了特伟、钱家骏这样的老一辈动画大师,就连国画名家李可染、程十发(水墨动画不仅是普通的动画片,而且要比一般动画更具艺术性,不同专业间的融合更紧密。)也曾参与艺术指导。正是因为这样不惜工本的艺术追求,中国水墨动画在国际上博得了交口称赞,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同中国人的耐心竞争,日本动画界甚至称之为“奇迹”。可是也正因为艺术价值同商业价值的脱离,也使得水墨动画面临着无以为继的尴尬。
六十年代的水墨动画片
1.《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集体编导,背景设计:郑少如、方澎年,动画设计:唐澄、邬强、戴铁郎、阿达、吕晋、严定宪、矫野松等,艺术指导:特伟、技术指导:钱家骏,摄影:段孝萱、游涌、王世荣,1961年7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根据方惠珍、盛璐德创作的同名童话改编,取材于画家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影片开头是银幕上出现一本素雅的中国画画册,封面打开后,是一幅幽静的荷塘小景,镜头渐渐向画面推去,古琴和琵琶乐曲悠扬而起,把观众带进一个优美抒情的水墨画世界。池塘里的小蝌蚪慢慢蠕动起来,它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什么样子,于是开始寻找妈妈……它们经过误认金鱼、螃蟹、小乌龟、鲶鱼为自己妈妈的一个又一个波折,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它告诉人们一个深刻道理:有志者事竟成。影片里小蝌蚪活泼可爱,犹如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漫画家方成说:“这部片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说每个镜头都是一幅动人的画面,使观众感到象是走进了艺术之宫。”法国《世界报》评论这部影片时赞扬说:“中国水墨画,画的景色柔和,笔调细致,以及表示忧虑、犹豫和快乐的动作,使这部影片产生了魅力和诗意。”1962年,茅盾看了这部影片,写下诗一首:“白石世所珍,俊逸复清新。荣宝擅复制,往往可乱真。何期影坛彦,创造惊鬼神。名画真能动,潜翔栩如生。柳叶乱飘雨,芙渠发幽香。蝌蚪找妈妈,奔走询问忙。只缘执一体,再三认错娘。莫笑蝌蚪傻,人亦有如此。认识不全面,好心办坏事。莫笑故事诞,此中有哲理。画意与诗情,三美此全具。”1962年影片获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1961年获瑞士第十四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1962年获法国第四届安纳西国际动画节短片特别奖和1964年第四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1978年获南斯拉夫第三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一等奖,1981年获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第四届国际青少年电影节二等奖。(由于艺术性较一般的商业动画高,所以获奖的可能比一般的商业动画大,水墨动画在形式上具有更出色的艺术表现能力)
2.《牧笛》
《牧笛》是一部童话题材的影片,编剧特伟,导演特伟、钱家骏,摄影段孝萱,背景设计方齐众,动画设计邬强、矫野松、林文肖、戴铁郎,绘景方澎年、秦一真,笛子独奏陆春龄(民族音乐首次被加入了水墨动画之中)。1963年12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用抒情的笔触,描绘了这样一个故事:初夏的早晨,江南田野,一个天真活泼的牧童骑着水牛去放牛,做了一个梦,牛忽然失踪了,原来牛被飞流千尺的瀑布所吸引。牧童唤它,它不动。牧童从风竹发出的音响有所领悟,削竹为笛,吹奏出悠扬悦耳的乐曲,水牛被笛声吸引到牧童身边。他骑上牛背,踏着暮色的田埂,悠然归去……影片故事简单,通过牧童“失牛、找牛、得牛”的情节,抒发牧童与水牛间的亲密关系,最后牧童用竹笛的音乐战胜了代表大自然的瀑布,赢得水牛归来,从而完成影片的主题:“艺术高于自然。”影片中水牛是根据画家李可染的风格(水墨动画形象一开始就是从传统绘画中提取出来的,带有天然的艺术性)绘制的。李可染画的水牛,气宇轩昂,质朴无华,有独特风姿。为了这部影片,他特地画了十四幅水牛和牧童的水墨画,给绘制组作参考。影片聘请山水画家方济众担任背景设计。《牧笛》背景采用了中国江南景色:小桥流水、杨柳成行、竹林幽深、田野风光。并借牧童一路找牛,展现中国山水画中常见的高山峻岭和飞流千尺的气象,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意境。整个影片充满诗情画意,是一幅清丽淡雅的放牧图,也是一首质朴隽永的田园诗,又是一曲娓娓动听的交响乐。画面优美,意境深远,节奏流畅,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影片完成不久,极“左”思潮使影片不能与观众见面,在片库禁闭了十多年。重新上映之后,立即受到国内外的一致赞扬。1979年获丹麦第三届欧登塞城国际童话电影节金质奖,1980年特伟去美国讲学时,带去《牧笛》,美国观众看了后发出阵阵掌声,说:“实在太美了”,“简直是奇迹”、“这真是完全中国式的动画片。”1981年日本动画协会举办“中国美术电影展览”时,观众看了《牧笛》后,深感惊讶。一位日本动画人士在留言簿上写道:“当听到水墨画能动起来,简直不敢相信,可是,看了以后,真是大吃一惊。这样的作品,是用什么技术搞的呢,确实难以想象。能够把水墨动画制成动画片,表明了中国人民对自己传统艺术有很深的感情和深刻的了解,外人只能说是‘了不起’。
新时期的水墨动画片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美影大力进行拨乱反正工作,使中断17年之久的水墨动画片恢复生产。
1.《鹿铃》
《鹿铃》编剧桑弧,导演唐澄、邬强,摄影段孝萱,美术设计程十发,背景方济众、方澎年,动画设计常光希、陆青等,1982年12月美影摄制完成。这是部童话题材的影片,是根据庐山“白鹿书院”中一个有趣的传说编写的,并赋于新的内容;老药农和他的小孙女在深山采药时,救护了一只受伤的小鹿。小孙女把小鹿领回家,细心照料,建立了亲密的感情。在小孙女为保护小鹿而腿部受伤时,小鹿还代小孙女上集市卖药和采购食物。后来在上山采药时小鹿忽然遇到失散的父母,小鹿戴着小孙女赠送的铜铃,依依不舍地和祖孙俩告别。这部水墨动画片是在相隔近20年后恢复制作的,摄制组人员大部分是新手,加上电影胶片和洗印技术的发展,过去的技术条件和数据已不适用,这些都必须重新作出试验和确定标准。经过一年多努力终于摄制完成。女导演唐澄运用水墨画的艺术形式,使影片呈现出清秀、淡雅、抒情的特色。该影片1983年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和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同年7月获苏联第十三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动画片特别奖。
2.《山水情》
《山水情》编剧王树忱,总导演特伟,导演阎善春、马克宣,摄影段孝萱,动画设计孙总青、姚沂、陆成法、徐建国、金国忠,1988年10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述老琴师在回乡途中寻觅知音,找到一个渔家少年,结为师徒。老琴师循循善诱,少年聪颖好学,终成大器。高山流水之间,老琴师将心爱的古琴赠给少年,独自走向山巅白云之间,少年弹奏古琴,悠扬的琴声,送走消失在茫茫山野的老琴师……影片把人物作为主体,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做了相当和谐的结合,对于人物不占重要地位的中国传统水墨写意山水画有了突破和提高。摄影师打破前三部传统逐格拍摄手法,对准原幅背景进行拍摄,再与逐格拍摄的动画镜头相合成,充分发挥了中国水墨画的特色。在处理师徒离别的影片高潮戏时,采用画家现场作画,摄影师现场拍摄的手法,再与动画镜头合成,使影片充分显示出艺术家们笔情墨意带来的层次感和节奏感。这部仅18分钟的影片,格调清新、洒脱、空灵、飘逸,将中国诗画的意境和笔墨情趣融进了每一个画面里。影片以景抒情,情景交融,那云气缭绕的山,那烟雾朦朦的水,虚中有实,实中带虚,显示出中国艺术的深厚传统。同时,与之紧密揉合的各种现代动画手法,把中国水墨动画这朵艺术奇葩推向新的境界。在国内,该影片1988年获第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首届全国影视动画节目展播大奖和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1991年首届上海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在国际上,该影片1988年获第一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大奖,1989年获莫斯科青少年电影节“勇与美”奖,同年10月获保加利亚第六届瓦尔纳国际动画电影节优秀影片奖,1990年获加拿大第十四届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短片奖,1992年获印度孟买国际电影节最佳动画片证书奖。
水墨动画片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那种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1960年,上海美影厂拍了一部称作“水墨动画片断”的短片,作为实验。同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其中的小动物造型取自齐白石笔下。该片一问世便轰动全世界。
与一般的动画片不同,水墨动画没有轮廓线,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浑然天成,一个个场景就是一幅幅出色的水墨画。角色的动作和表情优美灵动,泼墨山水的背景豪放壮丽,柔和的笔调充满诗意。它体现了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意境深远。
由于要分层渲染着色,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一部短片所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是惊人的。美影厂对水墨片投入巨大,制作班底也是异常雄厚,除了特伟、钱家骏这样的老一辈动画大师,就连国画名家李可染、程十发也曾参与艺术指导。正是因为这样不惜工本的艺术追求,中国水墨动画在国际上博得了交口称赞,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同中国人的耐心竞争,日本动画界甚至称之为“奇迹”。可是也正因为艺术价值同商业价值的脱离,也使得水墨动画面临着无以为继的尴尬。
值得一提的是,「万氏兄弟」对中国早期动画片的贡献以及万籁鸣摄制的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已有人作专题报导。在此简要介绍万籁鸣的弟弟万古蟾,我们已经从录像带看到很多中国大陆的剪纸片,追根溯源,剪纸片的创始人就是被尊称为「二万老」的万古蟾。万古蟾经过多次试验,1958年成功拍摄了第一部彩色剪纸片,有别于西方很早就有的却以黑色剪影形式出现剪纸卡通片。在以后陆续拍摄的《渔童》、《济公斗蟋蟀》、《金色的海螺》等影片中,技巧臻于成熟。万古蟾和他的创作伙伴们汲取了中国皮影戏和民间窗花的艺术特色,使各种类型的剪纸人物或动物在银幕上传达出各自的喜怒哀乐,有的古色古香,有的精灵活泼。在剪纸人物(动物)的关节处,用细铜丝或者从桌球拍的贴胶处刮下的小黏粒联结,然后把它们放置在摄影机前逐格拍摄。当然,也有个别片段是用动画片的动画绘制方法拍摄的,例如金鱼游动、渔夫撒网时的柔软扩散以及主角的摇头等。就拿金鱼的游动举例子,那种轻纱般飘动的尾部动作,就不得不用画在赛璐璐上的动画片段来代替,只是画法上仍采用剪纸的刚劲有力的线条,以免用动画代替的镜头与剪纸片镜头之间出现明显的差别。
到了80年代,剪纸片试用「拉毛」剪纸新工艺,出现了水墨风格的剪纸片《鹬蚌相争》。「拉毛」工艺使《鹬蚌相争》中渔夫穿的蓑衣和鹬的羽毛直接产生水墨晕染效果,拑摄过程比较简单,不会像拍水墨动画片那样反反复覆繁琐无比。后来,连羽毛工艺画的特色也被剪纸片引用,把羽毛贴在剪纸鸟类的身上,装饰与写实兼备,使1985年出品的《草人》获得好评。
剪纸片的摄制成本比动画片低,缺点是剪纸人物的表情变化和转面、转身都不能像动画片那么灵活自如,动作有局限。当某一个镜头中的剪纸人物动作和角度须要大幅度的改变时,只能借助于下一个镜头,而当下一个镜头中的人物动作和角度又须要改变时,不得不又依赖接下来的另一个镜头……于是,不断的剪,不断的画,一部短短的剪纸片拍下来,同样的人物,不知道要剪多少个。剪得再多,画得再多,还是难以避免人物动作长久保持同一个角度的缺点,但这个缺点也正是剪纸片的艺术特色。有的动画片,不是也很讲究「酷」味,让主角长久保持一个表情或者一个姿势一动也不动吗?
大陆的木偶片早期受东欧国家影响,凡是苏联有最新出品的木偶片,必定在美术电影制片厂多次放映作为工作参考用,连动画系的学生也不止一次的从电影厂借调捷克木偶片《皇帝和夜莺》、《仲夏夜之梦》观摩学习。著名的木偶片导演靳夕,曾经在50年代远赴捷克向木偶片大师特伦卡(大陆译作德恩卡)学习,他在1963年拍摄的《孔雀公主》长达80分钟,走的就是特伦卡的抒情路线。其中一长段孔雀公主南麻喏娜在刑场上向众乡亲依依惜别的舞蹈,细腻动人,足以代表中国大陆木偶片的水准。拍木偶片的木偶脚底下,都一律用脚钉固定,塑料制作的四肢用银丝贯穿,银丝甚至贯穿到五指,使特写镜头中的手指伸展自如。也有木偶不用银丝,而在手腕、手肘、膝盖等处装置灵活的关节,也适合逐格拍摄。为了不同的表情,只能用「换头术」了。
现在的水墨动画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由于其制作过程繁琐又耗时间,但并不是人们所理解的动画作业都在宣纸上完成。我们虽然在萤幕上看到活动的水墨滃染的效果,但是只有在静止的背景画面中才能找到真正的水墨笔触,只有背景画面才是如假包换的中国水墨画。原画师和动画人员在影片的整个绘制过桯中,始终都是用铅笔在动画纸上作业,一切工作如同画一般的动画片,原画师一样要设计主要动作,动画人员一样要精细地加好中间画,不能有半点差错;如果真的要在宣纸上用水墨画出那么多连续动作,世上没有一位画家能把连续画面上的人物或者动物的水分控制得始终如一。
水墨动画片的奥秘都集中在摄影部门。画在动画纸上的每一张人物或者动物,到了著色部分都必须分层上色,即同样一头水牛,必须分出四、五种颜色,有大块面的浅灰、深灰或者只是牛角和眼睛边框线中的焦墨颜色,分别涂在好几张透明的赛璐璐片上。每一张赛璐璐片都由动画摄影师分开重复拍摄,最后再重合在一起用摄影方法处理成水墨渲染的效果,也就是说,我们在萤幕上所看到的那头水牛最后还得靠动画摄影师「画」出来。
工序如此繁复,光是用在摄影摄一部水墨动画片的时间,就足够拍成四、五部同样长度的普通动画片。难怪已初步掌握水墨动画拍摄技巧的日本人回国后都不想轻易尝试,对一切讲究时效的西方卡通电影工作者来说,他们也不会花那么多时间在每一张画面上分解、描线、分层著色并且在摄影台上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固定和拍摄。中国人天生好耐性,能够在一根发丝上雕刻佛像,在一粒米上镂满经文,用同样的细心,再加上那么多描线女工,著色女工和从不抱怨的动画摄影师的合作,也使得水墨动画片创造成功。当时的文化部长茅盾在感动之余,还写了「创造惊鬼神」的题词案到上海呢。就凭著那种水滴石穿的功夫和毅力所创造出来的水墨动画片,确实也引起西方国家、港台等地动画界人士的赞叹。《牧笛》中的牧童骑著水墨淋漓的老水牛从柳树中穿出,走过夕照中的稻田,走向村庄。动作细腻,感情含蓄,完全是中国格调的动画片,和狄斯尼卡通片中的趣味迥然不同。

中国卡通都有哪些漫画?
画江湖系列,超神学院,秦时明月,一人之下,全职高手,狐妖小红娘。
你要是往远了说嗯
《鲁西西奇遇记》、《黑猫警长》、《葫芦兄弟》、《大闹天宫》、《音乐岛》、《古堡夺命》、《舒克和贝塔》、《葫芦小金刚》、《魔方大厦》、《小红花》、《天书奇谭》、《没头脑和不高兴》、《哪吒闹海》、《渔童》、《九色鹿》、《小蝌蚪找妈妈》、《快乐的买买提》、《汤勺妈妈》、《镜花缘》、《金镜》、《智斗乌鸦》、《龟兔赛跑》、《宝船》、《种树》、《熊猫小胖》、《小燕子》、《小钉子》、《小马虎》、《小兔淘淘的故事》、《邋遢大王历险记》、《小数点大闹整数王国》、《小红脸和小蓝脸》、《皮皮的故事》、《哆哩哆嗦历险记》、《熊猫晶晶》、《海尔兄弟》、《大草原上的小老鼠》、《菲菲的行业》、《阿笨猫》、《快乐家家车》、《猫咪小贝》、《小虎还乡》、《小神仙和小仙女》、《小精灵灰豆》、《月亮街》、《小糊涂神》、《我为歌狂》、《狮子王》、《哼哼》、《围棋少年》、《渴望蓝天》、《小鲤鱼历险记》、《福娃》、《精卫填海》(2007.11)、《中华小子》、《少年狄仁杰》(2008.2)、《乒乓旋风》(2008.12)、《少年姜子牙》(2010.11)、《秦汉英雄传》(2010)、《电击小子》(2011)、
《五子说》、《哪吒传奇》、《千千问》、《黑客阻击手》、《三毛流浪记》、《中华勤学故事》、《唐诗故事》、《大耳朵图图》、《蓝猫淘气3000问》、《乐园双宝:游游和非非》、《丁丁战猴王》、《哈哈镜花缘》、《中华美德》、《济公斗蟋蟀》、《蓝皮鼠大脸猫》、《自古英雄出少年》、《人参娃娃》、《大英雄狄青》、《猪八戒吃西瓜》、《小胶水》、《宝莲灯》、《张飞审瓜》、《小蝌蚪找妈妈》、《善良的夏吾冬》、《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鹬蚌相争》、《假如我是武松》、《果实》、《三个和尚》、《蝴蝶泉》、《雪孩子》、《蛐蛐》、《开心街》、《骄傲的将军》、《天上掉下个猪八戒》、《兰花花》、《天眼》、《麻雀选大王》、《西游漫记》、《十二生肖》、《三毛流浪记》、《过猴山》、《魔豆传奇》、《太空特警》、《淘气的金丝猴》、《天降小子》、《太阳之子》、《动画迷宫》、《森林一族》《未来百年》、《巨蛋之迷》、《神龙卫士》、《新三字经》、《猴子点鞭炮》、《神医华佗》、《音乐船》、《浑元》、《周处除三害》、《夹子救鹿》、《猫咪的胡子》、《知识老人》、《娇娇和晶晶》、《白雪公主与青蛙王子》、《宝贝疙瘩叮呱呱》、《城市野战排》、《蚂蚁与大象》、《封神榜传奇》、《关东三宝记》、《奇奇漂流记》、《积木鸡》、《强者上钩》、《杰杰熊与迪迪鸟》、《理发师》、《人参王国》、《毛毛猴》、《南极特使》、《三只小狐狸》、《牛牛和西西》、《抬驴》、《玩具之家》、《日月潭》、《特别车队》、《小贝流浪记》《神马与腰刀》、《不怕冷的大衣》、《我们的家园》、《小老虎康康》、《隐身探长》、《妖树与松鼠》、《巴布卡》、《蚁王火柴头》、《方脸爷爷圆脸奶奶》、《牙刷家族》、《雨中情》、《济公》、《大战千年虫》、《怪城历险记》、《老鼠嫁女》、《亮亮看海》、《草人》、《十二全家福的神奇世界》、《千千问》、《唐诗故事》、《小号手》、《栗子狗和香蕉狐》、《小草帽》、《小熊猫学木匠》、《宝葫芦的秘密》、《可可可心一家人》、《熊猫百货商店》、《鸭子侦探》、《西西瓜瓜历险记》、《快乐的数字》、《天才发明家》、《小不点》、《警犬救护队》、《色啦》、《鲁彪和小猫》、《太空嬉哈族》、《汪汪探长》、《梦里人》、《牛奶将军》、《斑马人的故事》、《小恐龙寻根历险记》、《无声虫》、《老箱子和小电脑》、《父与子》、《卡通娃》、《三十六计》、《妮妮画猴》、《太空饭店》、《辣椒先生》、《星星探长》、《旱牛与牧童》、《守株待兔》、《猴子钓鱼》、《七色花》、《聪明的笨小猪》、《南辕北辙》、《笨笨蛋蛋与飞机》、《孙小圣与猪小能》、《笨笨蛋蛋在海上》、《快乐的小松鼠》、《螳螂捕蝉》、《长鼻子丑八怪》、《狐狸分饼》、《超级球迷》、《马兰花》、《黑客阻击手》、《西游记》、
《旗旗号巡洋舰漂流记》、《阿凡提的故事》、《一半儿王国》、《神奇的房子》、《大盗贼》、《崂山道士》、《古博士的新发现》、《环游地球80天》、《倔强的凯拉班》、《西岳奇童》、《怪老头儿》、《雕龙记》、
《冰冰、棒棒、泡泡》、《花王国的朋友》、《快乐星球》、《喵喵小镇》、《魔幻手机》、《金甲战士》、《铠甲勇士》、《爆丸小子》、《巴啦啦小魔仙》(2011)、《火力少年王》(2011.12)、

国产卡通有哪些
<宝连灯> <喜羊羊与灰太狼> <西游记> <哪吒闹海> <大耳朵图图> <蓝皮鼠和大脸猫> <阿凡提的故事> <黑猫警长> <蓝猫淘气3000问> <小虎还乡> <精灵世纪> <猴子捞月> <大闹天宫> <花木兰> <天书奇谭>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可可可心一家人> <雪孩子> <太阳之子> <神笔马良> 《小鲤鱼历险记》 《五子说》 《千千问》 《围棋少年》 《天上掉下个猪八戒》 《黑客阻击手》 《色啦》 《三毛流浪记》 《中华勤学故事》 《唐诗故事》 《梦里人》 《猫咪小贝》 《中华勤学故事》 《游游和非非》 《哈哈镜花缘》 《中华美德》 《济公斗蟋蟀》 《自古英雄出少年》 《人参娃娃》 《魔方大厦》 《大英雄狄青》 《猪八戒吃西瓜》 《小胶水》 《张飞审瓜》 《熊猫京京》 《没头脑和不高兴》 《大草原上的小老鼠》 《小蝌蚪找妈妈》 《善良的夏吾冬》 《鹬蚌相争》 《假如我是武松》 《果实》 《三个和尚》 《蝴蝶泉》 《海尔兄弟》 《蛐蛐》 《开心街》 《骄傲的将军》 《天上掉下个猪八戒》 《兰花花》 《渔童》 《天眼》 《麻雀选大王》 《崂山道士》 《十二生肖》 《九色鹿》 《舒克和贝塔》 《过猴山》 《魔豆传奇》 《太空特警》 《淘气的金丝猴》 《天降小子》 《动画迷宫》 《森林一族》 《未来百年》 《巨蛋之迷》 《神龙卫士》 《新三字经》 《猴子点鞭炮》 《神医华佗》 《音乐船》 《浑元》 《周处除三害》 《月亮街》 《夹子救鹿》 《猫咪的胡子》 《知识老人》 《娇娇和晶晶》 《阿笨猫》 《白雪公主与青蛙王子》 《快乐家家车》 《宝贝疙瘩叮呱呱》 《城市野战排》 《蚂蚁与大象》 《封神榜传奇》 《关东三宝》 《奇奇漂流记》 《积木鸡》 《倔强的凯拉班》 《强者上钩》 《杰杰熊与迪迪鸟》 《理发师》 《人参王国》 《毛毛猴》 《南极特使》 《三只小狐狸》 《牛牛和西西》 《抬驴》 《玩具之家》 《日月潭》 《特别车队》 《神马与腰刀》 《小糊涂神》 《不怕冷的大衣》 《我们的家园》 《小精灵灰豆》 《小老虎康康》 《隐身探长》 《小神仙和小仙女》 《妖树与松鼠》 《巴布卡》 《小猪哼哼》 《蚁王火柴头》 《方脸爷爷圆脸奶奶》 《牙刷家族》 《雨中情》 《济公》 《大战千年虫》 《怪城历险记》 《老鼠嫁女》 《菲菲的行业》 《亮亮看海》 《草人》 《十二全家福的神奇世界》 《唐诗故事》 《小号手》 《栗子狗和香蕉狐》 《小草帽》 《小熊猫学木匠》 《宝葫芦的秘密》 《熊猫百货商店》 《鸭子侦探》 《西西瓜瓜历险记》 《快乐的数字》 《天才发明家》 《小不点》 《警犬救护队》 《色啦》 《鲁彪和小猫》 《汪汪探长》 《牛奶将军》 《围棋少年》 《斑马人的故事》 《小恐龙寻根历险记》 《无声虫》 《老箱子》 《熊猫小胖》 《卡通娃》 《三十六计》 《妮妮画猴》 《太空饭店》 《辣椒先生》 《星星探长》 《旱牛与牧童》 《葫芦小金刚》 《守株待兔》 《猴子钓鱼》 《七色花》 《聪明的笨小猪》 《南辕北辙》 《笨笨蛋蛋与飞机》 《笨笨蛋蛋在海上》 《快乐的小松鼠》 《螳螂捕蝉》 《长鼻子丑八怪》 《狐狸分饼》 《超级球迷》 《五子说》 《马兰花》 《黑客阻击手》 《小鲤鱼历险记